点击量: 830679
首页 >  详情

2024年度青岛啤酒博物馆志愿者组织建设与服务工作综合报告

发布日期: 2024-02-01

一、志愿者组织建设体系深化

(一)"金字塔型"人才梯队优化

2024年注册志愿者规模达50人,构建"1+3+N"立体化架构:专家层(10人):设立“首席志愿者”岗位,选拔具备讲解认证、数字技术专长的复合型人才。

专业组(30人):

国际传播组(含英日韩德法等多语种人才)

科技赋能组(AR开发、数据可视化专员)

遗产保护组(工业建筑修复、文物数字化方向)

基础层(100+储备):与山东艺术学院、青岛大学、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“文博人才孵化基地”,实施“青苗计划”定向培养

年龄结构呈现“双峰分布”:00后志愿者占比52%,80-90志愿者占比18%,形成代际传承特色。专业背景新增人工智能应用、文化遗产等领域。

(二)管理系统升级

1、“星链式”激励体系构建:

设立青铜至钻石五级荣誉体系;

开通积分兑换系统,可兑换博物馆深度体验、行业交流等特权。

2、质量管控机制创新:

建立服务过程双盲评价机制;

实施"服务品质红黄蓝"三色预警制度。

(三)数字化培训生态构建

全年开展"虚实融合"培训8场次:开发啤酒酿造历史VR剧游课程;在百年糖化车间开展文物修复实践课;举办工业遗产活化设计马拉松;云之家系统上线《世界啤酒文化通识》等微课堂。

二、志愿服务价值创造体系

(一)文化IP生态建设

1、“时空酿造者”沉浸式体验:策划“百年酒香”嗅觉艺术展;

2、青少年教育计划:策划“未来遗产守护人”项目;

3、筹备出版《啤酒的科学之旅》科普绘本;

4、城市记忆工程:开展"青岛啤酒口述史"采集,建立社区微型啤酒文化体验站。

(三)社会服务网络拓展

1、“银龄数字桥梁”计划:培训老年群体使用智慧导览系统,开发适老化文化体验课程。

2、绿色志愿服务:推行"零碳讲解"行动,开展啤酒绿色生态转化实践项目。

三、创新生态体系建设

(一)“数字志愿者”矩阵完善

1、开发虚拟志愿者“麦大萌、哈酒鸭、啤皮猫、啤小满”等形象:接入大语言模型实现深度交互。

(二)标准化体系建设

主编《工业类博物馆志愿服务规范》,发布《志愿者文化遗产数字化服务指南》。

2024年,青岛啤酒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以"科技赋能遗产活化,人文引领服务创新"为核心理念,构建工业文化志愿服务体系,持续为青岛啤酒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志愿者力量。